廣東聯一水產科技發展有限公司
咨詢熱線:0750-2788771 ,13929098771

黃顙魚人工養殖技術

發表時間:2020-11-03 16:09來源:百度百科

生態習性

黃顙魚喜棲息于靜水或緩流水中,生存溫度范圍廣,一般為0℃~39℃,最適宜生長水溫為22℃~28℃,水體最適宜PH值范圍為7.0—8.5,適宜溶氧量為3.0毫克/升以上。在自然條件下,剛孵化出膜3天至5天的魚仔吸收自身的卵黃作為營養。苗種階段以輪蟲、小型枝角類、水蚯蚓及其他水生蟲為餌,人工培育可喂絞碎的小魚蝦及軟體動物,也可投飼配合飼料。


黃顙魚一般雌性2齡、雄性3齡性成熟,水溫為23℃~26℃為繁殖盛期,懷卵量為每尾4000至6000粒。和鯉、鯽魚一樣,屬黏、沉性卵。受精卵在水溫24℃~26℃的條件下,一般經72小時孵化出仔魚。黃顙魚人工養殖方式有單養和混養兩種。



養殖方法

單養

單養主要措施為:選擇水質清新、溶氧豐富、進排水方便,面積2至3畝、水深1至2米的池塘,安裝好進排水棚欄及護網,對池塘進行清淤并用生石灰、漂白粉消毒后,每畝放養長3厘米左右的黃顙魚冬片2500至3000尾,也可搭放體長12厘米的花白鰱100至200尾。放養后,投喂新鮮的蚯蚓、蚌肉、小魚、小蝦等動物性餌料,每日投喂量為魚體重3%至6%。夏秋高溫季節每7至10天加換水1次,每次30至40厘米深,保持池水透明度35至40厘米。為防止魚病發生,放養時須對魚種進行藥物浸洗,一般用10ppm高錳酸鉀或2%至4%的食鹽溶液浸洗魚種5至10分鐘。在飼養期間每15至20天用漂白粉和生石灰全池潑撒一次,使池水分別達1.2ppm和10ppm濃度。每月使用大黃、板藍根等中藥以0.1%至0.4%添加量制成藥餌,連喂3至5天。同時要在撈捕、投放、運輸中盡量避免損傷魚體,以防在初春、秋冬低溫季節感染水霉病。單養畝產可達200至300公斤。


混養

混養方法為:在網圍、池塘等主養四大家魚或主養羅非魚、河蟹、甲魚等特種水產的水面中,每畝套放3厘米以上的黃顙魚種100至200尾。在不影響主養品種產量的前提下,每畝可獲尾重150至200克的黃顙魚20至30公斤?;祓B黃顙魚不僅可減少與主養魚爭食爭氧的小雜魚、蝦的數量,提高主養品種產量,還可有效控制養殖品種的錨關鳋等寄生蟲性疾病。


廣東聯一水產
財富熱線
聯系郵箱:705751558@qq.com          
聯系電話:0750-2788771,13929098771(崔先生) 聯系地址:廣東省江門市開平市月山鎮高陽村